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八零书屋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第八百零六章 谁在欺瞒

第八百零六章 谁在欺瞒 3/3

在总结前代或历代中央地方关系的得失时,中土史学家常用轻重、干枝、首尾等关系作比喻。所谓“内”,指的是中央政府及中央集权,“外”则是地方政府或地方分权。在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的时候,就被称为外重内轻,反之则为内重外轻。外重内轻可能引发割据分裂的局面,促使统一王朝走向瓦解,是瀚、瑭两代的教训;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有导致亡国的危险,这是梥、眀两代的结果。因此古代政治家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轻重相维,也就是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使地方有适度的分权。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轻重相维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状态。一旦处置失当,就会失去平衡,不是向外重内轻滑坡,就是向内重外轻倾斜。因此在古代历史上总是循环不已,周而复始。当然每一个循环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吸取前代教训以后的改进或提高。

除了以内外作比喻,中央地方关系还可称为干枝、首尾、本末关系。西瀚中期削弱诸侯王国的措施叫做强干弱枝或大本小末;瑭代后期的藩镇割据现象被形容为尾大不掉。但是无论是内外、是干枝、是本末、是首尾,矛盾的主要方面总是在内、在干、在本、在首这一边。对历代统治者来说,保持一姓王朝政权的长期统一和安定是最高的政治目的,因此对地方的安定的重视超过对地方的关心,统治政策也就往往偏向高度中央集权的那一端,而只授予地方当局以最低限度的必要权力,维持老百姓的最低生活水平。为后人企羡不已的瀚代吏治,也不过只达到“政平讼理,百姓无愁怨”而已。

但是高度的中央集权并不总是能维持得住,当地方多事之秋,亦即连温饱水平也不能满足而引起农民起义,或是因统治权力分配不均而爆发内乱时,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下放一定的权力,以便地方政府有能力镇压起义与叛乱,以维持王朝的生存。然而每一次权力的下移,并不是正好停留在轻重相维的中点,而是摆向极端地方分权的那一端,于是分裂局面出现,乱世到来,统一王朝走向崩溃,各种势力进入中原逐鹿的混乱舞台,直到最强有力者夺得政权,建立新的王朝,于是统一重新出现,治世开始。新统治者接受前代的教训,寻求更佳的中央集权方式,钟摆又摆架到高度集权的另一端,一部中原王朝政治史就在外重内轻和内重外轻的两端往复摆动,同时又一步紧似一步地走向极端的中央集权。

从具体的朝代看来,溱瀚两代可以算作轻重相维的时期。溱之速亡非由于地方权力太重,而是因为苛政太甚,所以当时有“叛人”,而无“叛吏”。直到东瀚末年才出现极端地方分权,引起军阀割据,造成三国鼎立局面。西缙统一以后实行“封建”,外重内轻现象变本加厉,促使西缙王朝早早就在八王之乱中覆灭。此后的东缙南朝和十六国北朝对峙时期,一直处于轻重失序的周期,乱世从东瀚末年算起整整延续了四百年之久。瑭代前期又一次达到轻重大体相维的态势,当然在接受瀚末的教训之后,中央集权更加强化。但是为了平定天宝之乱,瑭代政府不得不把权力再次下移,瑭后期又从治世转入乱世,部分藩镇拥兵自立,形成割据,其他藩镇的分权则可上比瀚末的州牧。瑭王朝与藩镇偕亡以后,全面分裂的局面再度出现,从瑭中期到梥代重新统一,混乱形势也贯穿了两个世纪。

统治者非不明白内重外轻之病,但与外重内轻相较,则宁愿两害相权取其轻。

因为地方分权过大也会有其他弊病,尤其是极端分权状态会引起国家的分裂,造成社会经济文化的破坏,削弱抵御外族入侵的能力,以至于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

喜欢崛起之新帝国时代请大家收藏:(www.8lsw.net)崛起之新帝国时代八零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全文阅读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txt下载 - 银刀驸马的全部小说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八零书屋

猜你喜欢: 傲娇校花爱上我完美世界邪祟四爷的心尖宠妃风月听画壁高门庶女狗带吧青春乱世巨星我家娘子萌萌哒灰塔笔记(密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