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八零书屋 >> 大明1805 >> 第三八七章 调整设想

第三八七章 调整设想 3/3

这必然会增加管理人员的数量,也会对应的降低整体的运转效率。

毕竟是多了一级转达信息和命令的中间层。

对应的是古代的中央集权,到现代的统一制度。

另一个方向是放权。

给下属机构更多的权力,将部分本来有上级机构管辖的事情,放给下属机构自行决定。

减少上级组织需要处理的事情的数量。

这必然会降低上级组织对下属机构的控制力。

本来就因为下属机构太多,上级机构相关人员都记不清下面都有哪些人了。

再给下面放权,减少下面来上面刷存在感的机会,时间长了之后就可以各过各的了。

对应的是古代的而封邦建国,以及现代的地方自治制度。

秦灭六国之后,王朝统治区域大规模的扩张,真正控制了神州的所有核心地区。

但是在制度上仍然在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

也就是两级行政区划。

刚刚统一后的时候,秦国总共有三十六个郡,后来调整增加到了四十多个。

这时候秦始皇的中央朝廷已经很难精确的掌控所有郡县的情况了。

秦始皇后期频繁出巡,就有直观的控制地方的原因在内。

到了汉代的时候,早期是封邦建国与郡县制并存,事实上是采用了分封放权的方法,来帮助控制中央朝廷难以直接控制的广阔土地。

到了汉武帝时代,将全国正式分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

刺史最初是中央朝廷派出的监查人员,在西汉中后期逐步变成了地方行政长官,名称也由刺史改成了州牧。

到此为止,神州核心地区的行政区划,正式从两级转向了三级。

从此以后,历朝历代比较好大喜功的皇帝,不止一次尝试将三级再改回两级。

因为他们都知道两级效率比三级更高。

但是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在某种程度上失败了。

同时在不断的重复中央派出机构变成地方行政机构过程。

唐代的“道”,宋代的“路”,明代的“巡抚”、“总督”。

本来都是派出机构,结果都最终下沉变成了地方机构。

同时也将意图实施的两级行政区划再次同步变成了三级。

最后一次三级改两级的尝试,是大头首先改府为道,光头又试图撤销道,保留省、县两级。

最终的结果,只是把府改成了道,道最后又改成了市。

除了将历史习惯性称呼的“府城”给弄没了之后没有任何实际效果。

县城、省城都可以说的很自然,市城说起来就很别扭,因为历史上它本来叫府城、州城。

现在大明的官员为了减少布政使司数量,理所当然的要合并现有的布政使司。

但是这样干就是扩大了布政使司的规模,让布政使司下属的州县数量暴涨。

这是将上级管理压力下移了。

以往一个布政使司管理的府的数量,通常只有几个到十几个,单纯从数量上看是少于中央朝廷直接管辖的布政使司的。

但要同时考虑到,布政使司的地方官吏的水平,与中央朝廷的官吏的能力,是不可同意而语的,十几个府的数量已经不少了。

如果将几个人口稠密的布政使司合并,会让布政使司下属府的数量超过二十甚至三十。

这样府肯定就管不过来了。

为了管理已经超出管理能力的下属的府,布政使司需要在内部设立派出机构,例如曾经的大元朝在行省下用过的“道”。

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在布政使司下面增加一级行政机构。

从布政使司、府、县三级,变成布政使司、道、府、县四级,除了行省变成了布政使司,剩下的都回到大元朝的模式。

喜欢大明1805请大家收藏:(www.8lsw.net)大明1805八零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明1805最新章节 - 大明1805全文阅读 - 大明1805txt下载 - 王子虚的全部小说 - 大明1805 八零书屋

猜你喜欢: 傲娇校花爱上我完美世界邪祟四爷的心尖宠妃风月听画壁高门庶女狗带吧青春乱世巨星灰塔笔记(密码战)我家娘子萌萌哒